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来源: 日期:2021-03-13
近日,住建部等12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培育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对装配式建筑、BIM、机器人建造等新型建造方式和建造科技的探索和应用,来提升智能建造水平。
2020年7月,13部门发布《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35年,建筑工业化全面实现,迈入智能建造世界强国行列。
这两条国家层面政策的出台,都指出了一个明确事实:我国建筑业必然要走向智能建造方向,与此同时,与之相匹配的人才、相关技术也正是下一步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信息化脚步加快,智慧建造是我国建筑业迈向工业化的重要一步
智能建造,是建筑过程中的高智能化应用,即装配式、BIM、物联网技术、3D打印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建筑工程的广泛使用。
近年来装配式建筑施工员纳入国家职业分类目录、从国家到地方政策持续深化BIM技术应用等等措施,为建筑业迈向智慧建造阶段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近期,智能建造的新政策出台,从智能建造软件、智能建造平台、工程项目数字化、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建造人才培养、智能建造技术等多个具体方向,来落实智能建造实施应用。
重庆:推进智能建造,对智能建造软件、平台、工程项目数字化、智能建造人才培养等多角度,推动智能建造在全市的具体落地。
12月31日,重庆市住建委员会印发《关于推进智能建造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智能建造是建筑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是绿色发展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
文件规定主要目标:
到2021年底,建成智能建造管理平台和建筑业数据中心,培育建筑业互联网平台2个以上,发展智能建造专业软件10个以上,试点数字化建造项目100个以上,实施建筑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项目1500万平方米以上;初步建立智能建造模式和与之相适应的制度体系、标准体系、管理体系,初步形成智能建造产业生态。
到2022年底,全市30%以上工程项目采用数字化建造模式,30%以上的建筑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到2025年,全市工程项目全面采用数字化建造模式,建筑业企业全面实现数字化转型,培育一批智能建造龙头企业。
对于智能建造人才培养,政策指出:
把智能建造作为高端人才集聚的重要领域,着力引进一批既精通大数据智能化技术,又熟悉建造技术的高层次人才。
对智能建造技术应用,明确:
在建造全过程加大互联网、物联网、BIM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集成与创新应用。在装配式建筑项目中率先推广数字化建造技术,实现建造信息实时记录,强化对关键部位的数字化管控。
湖南:推动智能建造,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智能建造平台试运行!
试运行内容
对装配式建筑设计软件(湖南专版)、装配式建筑设计协同管控集成系统、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EMPC项目全流程综合管理系统、装配式建筑智慧工厂生产管理系统、装配式钢结构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建造平台,即日起开展项目应用和数据对接上传试运行工作。
首批试运行项目清单:7大项目入围
湖南省在推动建筑业数字化应用中一向积极踊跃,湖南省在2020年已有多政策出台推动数字化审查、深化BIM和装配式应用,这都为落地本省智能建造创造了便利。
此次试运行文件中,还公布了几十家第二批试运行单位名单,这一举措举足轻重,对落实本省智能建造平台应用产生极大的实践意义,对其他省份落地智能建造具有极大的借鉴价值。
贵阳:住宅产业化未来:装配式建筑,智慧工地,5G智慧化管理
12月9日,在贵阳市住宅产业化项目观摩会上,与会领导确认住宅产业化将成为贵阳市今后主流的发展趋势。
贵阳万科负责人在介绍中表示,万科·麓山采用装配式建筑、智慧工地、5G智慧化管理,打通从设计——生产——建造——高标准控制——智慧管理——交付使用的全流程环节,实现了“设计标准化、生产工业化、施工装配化、装修一体化、管理信息化、应用智能化”。
智慧工地应用装配式建筑,对叠合板、预制楼梯、混凝土等核心建材采用工厂化生产;在施工阶段就布局现场5G信号方案,打造先进的5G智慧化管理平台。智能建造在实际项目应用中,价值也日益凸显。
在装配式建筑中率先推广数字化建造技术,智慧建造师成香饽饽
2020年2月,人社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发布16个新职业中,“装配式建筑施工员”职业正式纳入国家职业分类目录,这为建筑业装配式建筑发展带来了新的行业规范和职业要求。
新职业预示装配式的未来大好趋势。
进入2020年后的装配式建筑政策出台更显频繁,多省份出台文件推动装配式政策。
近期,郑州市《关于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补充通知 (征求意见稿)》,指出:2020-2021年,达到30%以上;2022-2023年,达到40%以上;2024-2025年,达到50%以上...
江西省三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全省装配式建筑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2年,装配式建筑新开工面积占新建建筑总面积的比例不低于30%,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装配率达到30%以上;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新开工面积占新建建筑总面积的比例达到40%…
9月30日,广州发通知,要求进一步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大力开展技术工人实训和考核工作。
装配式建筑在2019年伊始,成为了整个建筑行业关注的焦点。装配式建筑缩短建设工期、节约能源、确保工程质量与安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巨大优势,如今已经在我国建筑业应用中发挥出巨大威力。
有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约达4·5亿平方米,市场规模也突破万亿元。到2025年中国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将达到16.51亿平方米,市场规模将达3.6万亿元。
“智能建造”人才是利用新技术、新方法进行建造管理,具备建筑工业化及信息化、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相关知识的专业化技术人才。装配式万亿市场环境下,将为智能建造提供充分的人才和技术,帮助建筑业实现从数量领先的基建狂魔升级为科技领先的建造强国。
2020年是强推装配式的一年,2021年装配式建筑将蓄力前行。与此同时,不断深化发展的BIM、5G、物联网等新技术,带动智能建造迈向新阶段。再看看当下,众多高校已开设智能建造专业,随之而起的智慧建造人才成香饽饽,将在2021年迎来爆发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