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术交流
来源: 日期:2020/10/28
BIM的特点有很多,常常被我们提及的有八点,分别是(一):可视化。(二):一体化。(三):参数化。(四):仿真性。(五):协调性。(六):优化性。(七):可出图性。(八):信息完备性。
现整理如下:
(一)可视化。
1.设计可视化
设计可视化,即在设计阶段建筑及构件以三维方式直观呈现出来。设计师能够运用三维思考方式有效的完成建筑设计,同时也使业主(或最终用户)真正摆脱了技术壁垒限制,随时可直接获取项目信息,大大减少了业主与设计师间的交流障碍。
BIM工具具有多种可视化的模式,一般包括隐藏线、带边框着色和真实渲染着三种模式。
此外,BIM还具有漫游功能,通过创建相机路径,并创建动画和一系列图像,可向客户进行模型展示。
2.施工可视化
(1)施工组织可视化
施工组织可视化即利用BIM工具创建建筑设备模型、周转材料模型、临时设施模型等,以模拟施工过程,确定施工方案,进行施工组织。通过创建各种模型,可以在电脑中虚拟施工,使施工组织可视化。
(2)复杂构造节点可视化
复杂构造节点可视化即利用BIM的可视化特性可以将复杂的构造节点全方位呈现,如复杂的钢筋节点、幕墙节点等。传统CAD图纸难以表现的钢筋排布,在BIM中却可以很好地得以展现,甚至可以做成钢筋模型的动态视频,有利于施工和技术交底。
3.设备可操作性可视化
设备可操作性可视化,即利用BIM技术可对建筑设备空间是否合理进行提前检验。某项目生活给水机房的BIM模型,通过该模型可以验证设备房的操作空间是否合理,并对管道支架进行优化。。通过制作工作集和设置不同施工路线,可以制作多种的设备安装动画,不断调整,从中找出最佳的设备安装位置和工序。与传统的施工方法相比,该方法更直观、清晰。
4.机电管线碰撞检查可视化
机电管线碰撞检查可视化,即通过将各专业模型组装为一个整体BIM模型,从而使机电管线与建筑物的碰撞点以三维方式直观显示出来。在传统的施工方法中,对管线碰撞检查的方式主要有俩种:一是把不同专业的CAD图纸重叠在一张图上进行观察,根据施工经验和空间想象力找出碰撞点并加以修改;二是在施工的过程中边做边修改。这俩种方法均费时费力,效率很低。但在BIM模型中,可以提前在真实的三维空间中找出碰撞点,并由各专业人员在模型中调整好碰撞点或不合理处后再导出CAD图纸。
(二)一体化。
一体化指的是BIM技术可进行从设计到施工再到运营贯穿了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管理。BIM技术的核心是一个由计算机三维模型所形成的数据库,不仅包含了建筑师的设计信息,而且可以容纳从设计到建成使用,甚至是使用周期终结的全过程信息。BIM可以持续提供项目设计范围、进度以及成本信息,这些信息完整可靠并且完全协调。BIM能在综合环境中保持信息不断更新并可提供访问,使建筑师、工程师、施工人员以及业主可以清楚全面的了解项目。这些信息在建筑设计、施工和管理的过程中能使项目质量提高,收益增加。BIM在整个建筑行业从上游到下游的各个企业间不断完善,从而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最大化的实现BIM的意义。
在设计阶段,BIM使建筑、结构、给水排水、空调、电气等各个专业基于同一个模型进行工作,从而使真正意义上的三维集成协同设计成为可能。将整个设计整合到一个共享的建筑信息模型中,结构与设备、设备与设备间的冲突会直观的显现出来,工程师们可在三维模型中随意查看,并能准确查看到可能存在问题的地方,并及时调整,从而极大避免了施工中的浪费。这在极大程度上促进设计施工的一体化过程。在施工阶段,BIM可以同步提供有关建筑质量、进度以及成本的信息。利用BIM可以实现整个施工周期的可视化模拟与可视化管理。帮助施工人员促进建筑的量化,迅速为业主制定展示场地使用情况或更新调整情况的规划,提高文档质量,改善施工规划。最终结果就是,能将业主更多的施工资金投入到建筑,而不是行政和管理中。此外,BIM还能在运营管理阶段提高收益和成本管理水平,为开发商销售、招商和业主购房提供了极大的透明和便利。BIM这场信息革命,对于工程建设、设计、施工一体化的各个环节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这项技术已经可以清楚的表明其在协调方面的设计优势,有效缩短设计与施工时间表,显著降低成本,改善工作场所安全和可持续建筑项目所带来的整体利益。
(三)参数化。
参数化建模指的是通过参数(变量)而不是数字建立和分析模型,简单地改变模型中的参数值就能建立和分析模型。
BIM的参数化设计分为俩部分:‘’参数化图元”和“参数化修改引擎”。"参数化图元”指的是BIM中的图元是以构件的形式出现,这些构件之间的不同,是通过参数的调整反应出来的,参数保存了图元作为数字化建筑构件的所有信息;“参数化修改引擎”指的是参数更改技术使用户对建筑设计或文档部分作的任何改动,都可以在其他相关联部分自动反应出来。在参数化系统中,设计人员根据工程关系和几何关系来指定设计要求。参数化设计的本质是在可变参数的作用下,系统能够自动维护所有的不变参数。因此,参数化模型中建立的各种约束关系,正是体现了设计人员的设计意图。参数化设计可以大大提高模型的生成和修改速度。
在某钢结构项目中,钢结构采用交叉状的网壳结构。其主肋控制主线,是在建筑师根据莫比乌斯环的概念确定的曲线走势基础上衍生出的多条曲线;有了基础控制线后,利用参数化设定曲线间的参数,按照设定的参数自动生成主次肋曲线;相应的外表皮单元和梁也是随着曲线的生成自动生成。这种“参数化”的特性,不仅能够大大加快设计进度,还能够极大地缩短设计修改的时间。
(四)仿真性。
建筑物性能分析仿真
建筑物性能分析仿真,即基于BIM技术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赋予所创建的虚拟建筑模型的大量建筑信息(几何信息、材料性能、构建属性等),然后将BIM模型导入相关性能分析软件,就可以得到相应分析结果。这一性能使得原本CAD时代需要专业人士花费大量时间输入大量专业数据的过程,如今可自动轻松完成,从而大大降低了工作周期,提高了设计质量,优化了业主服务。
施工仿真
(1)施工方案模拟、优化
施工方案模拟优化,指的是通过BIM可对项目重点及难点部分进行可建性模拟,按月、日、时进行施工安装方案的分析优化,验证复杂建筑体系(如施工模板、玻璃装配、锚固等)的可建造性,从而提高施工计划的可行性。对项目管理方而言,可直观了解整个施工安装环节的时间节点、安装工序及疑点难点。而施工方也可进一步对原有安装方案进行优化和改善,以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方案的安全性。
(2)工程量自动计算
BIM模型作为一个富含工程信息的数据库,可真实地提供造价管理所需的工程量数据。基于这些数据信息,计算机可快速的对这些构件进行统计分析,大大减少了繁琐的人工操作和潜在错误,实现了工程量信息与设计文件的统一。通过BIM所获得准确的工程量统计,可用于设计前期的成本估算、方案比选、成本比较,以及开工前预算和竣工后决算。
(3)消除现场施工过程干扰和施工工艺冲突
随着建筑物规模和使用功能复杂程度的增加,设计、施工、甚至业主,对于机电管线综合的出图要求愈加强烈。利用BIM技术,通过搭建各专业模型,设计师能够在虚拟三维环境下快速发展并及时排除施工中可能遇到的碰撞冲突,显著减少由此产生的变更申请单,更大大提高施工现场作业效率,降低了因施工不协调造成的成本增长和工期延误。
3.施工进度模拟4.运维仿真
(1)设备的运营监控
设备的运行监控,即采用BIM技术实现对建筑物设备的搜索、定位、信息查询等功能。在运维BIM模型中,通过对设备信息集成的前提下,运用计算机对BIM模型中的设备进行操作,可以快速查询设备的所有信息,如生产厂商、使用寿命期限、联系方式、运行维护情况以及设备所在位置等。通过对设备运行周期的预警管理,可以有效的防止事故的发生,利用终端设备和二维码,RFID技术,迅速对发生故障的设备进行检修。
(2)能源运行管理
能源运行管理,即通过BIM模型对租户的能源使用情况进行监控与管理,赋予每个能源使用记录表传感功能,在管理系统中及时做好信息的收集处理,通过能源管理系统对能源消耗情况自动进行统计分析,并且可以对异常使用情况进行警告。
(3)建筑空间管理
建筑空间管理,即基于BIM技术业主通过三维可视化直观的查询定位到每个租户的空间位置以及租户的信息,如租户名称、建筑面积、租约区间、租金情况、物业管理情况;还可以实现租户的各种信息的提醒功能,同时根据租户信息的变化,实现对数据的及时调整和更新。
(五):协调性。
“协调”一直是建筑业工作中的重点内容,不管是施工单位还是业主及设计单位,无不在坐着协调及相配合的工作。基于BIM进行工程管理,可以有助于工程各参与方进行组织协调工作。通过BIM建筑信息模型可在建筑物建造前期对各专业的碰撞问题进行协调,生成并提供协调数据。
整体技术规划协调指的是基于BIM 技术。对施工进度进行模拟,同时根据最前线的经验和知识进行调整,极大的缩短施工前期的技术准备时间,并帮助各类各级人员对设计意图和施工方案获得更高层次的理解。以前施工进度通常是由技术人员或管理层敲定的,容易出现下层信息断层的情况。如今,BIM技术的应用使得施工方案更高效、更完美。
3。成本预算、工程量估算协调
成本预算、工程量估算协调成本预算、工程量估算协调指的是应用BIM技术可以为造价工程师提供各设计阶段准确地工程量、设计参数和工程参数,这些工程量和参数与技术经济指标结合,可以计算出准确地估算、概算,再运用价值工程和限额设计等手段对设计成果进行优化。同时,基于BIM技术生成的工程量不是简单的长度和面积的统计,专业的BIM造价软件可以进行精准的3D布尔运算和实体减扣,从而获得更符合实际的工程量数据,并且可以自动形成电子文档进行交换、共享、远程传递和永久存档。在准确率和速度上都较传统统计方法有很大的提高,有效降低了造价工程师的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4。运维协调
(六):优化性。
整个设计、施工、运营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没有准确地信息是做不出合理优化结果的。BIM模型提供了建筑物存在的实际信息,包括几何信息、物理信息、规则信息,还提供了建筑物变化以后的世实际存在。BIM和与其配套的各种优化工具提供了对复杂项目进行优化的可能:把项目设计和投资回报分析结合起来,计算出设计变化对投资回报的影响,使得业主知道哪种项目设计方案更有利于自身的需求,对设计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可以带来显著的工期和造价改进。
(七):可出图性。
运用BIM技术,除了能够进行建筑平、立、剖及详图的输出外,还可以出碰撞报告及构建加工图等。1.施工图纸输出
(八):信息完备性。
信息完备性体现在BIM技术可对工程对象进行3D几何信息和拓扑关系的描述以及完整的工程信息描述,如对象名称、结构类型、建筑材料、工程性能等设计信息;施工工序、进度、成本、质量以及人力、机械、材料资源等施工信息;工程安全性能、材料耐久性能等维护信息;对象之间的逻辑关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