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术交流

深化智能建造,提升人才技能是重点

来源:      日期:2020/11/17


深化智能建造,提升人才技能是重点

    今年8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以新型建筑工业化带动建筑业全面转型升级。

    新型建筑工业化是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以工程全寿命期系统化集成设计、精益化生产施工为主要手段,整合工程全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实现工程建设高效益、高质量、低消耗、低排放的建筑工业化。

    智能化系统用于建造过程是新型建筑工业化的重要标志。它要求智能建造人才是懂建筑信息化技术、物联网技术、项目管理基本知识的新型专业化技术人才。2017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相关政策,明确提出:要推广应用BIM技术,全面推进装配式建筑的绿色化发展,提升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科学管理水平。

    除了国家层面出台智能建造相关政策,不少省份也在近年来相继出台相关政策,支持装配式建筑发展,推动智能建造手段应用。如河南省3月2日出台了《关于支持建筑业转型发展的十条意见》,将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园区)和项目建设纳入相关规划并优先安排建设用地;对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装配式商品住房的,贷款额度最高可上浮20%;装配式建筑项目可按照技术复杂类工程项目进行招投标,按规定可采用邀请招标方式;对装配式建筑技术人才和产业工人参加培训、评价和考核认定等符合条件的给予补贴。

    政策持续推进必然带来BIM、装配式等新信息技术在智建造应用中地位稳固提升。当前,我国智建筑发展尚处于成长期,行业发展潜力大。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未来我国智能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将保持每年3个百分点左右的提升速度,到2024年,我国智能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有望逼近55%。智能建筑的广阔前景需依靠与之相匹配的智建造技术,市场规模之大与技术人才专业性差异的矛盾将成行业掣肘,极大阻碍建筑新型工业化发展。

    任何行业的转型升级,都必须以足够的人才为基础,人才培育一直是建筑业政策推行的重点。《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对新型建筑人才的推动提出“促进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融通衔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培育产业工人队伍。”在河南省《关于支持建筑业转型发展的十条意见》中也明确:“培育产业工人队伍”,“鼓励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培育自有产业工人”。

    “令人欣喜的是,国内高校都在纷纷开设智能建造专业。”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教授程远兵说,智能建造为传统土木工程专业注入了科技活力,建筑施工领域将需要越来越多的智建造人才。2018年同济大学获批了国内第一个智能建造本科专业,2019和2020相继有22所高校获批了智能建造专业。

    今年5月,邮电通信人才交流中心发文决定开展智建造工程师专业技术等级培训考试。作为国家人社部批准并经中央编委注册登记的事业单位,围绕开发与合理配置信息与邮电通信行业的人才资源,之前已陆续推出BIM工程师、装配式工程师等多项人才培养项目,在新型建筑人才培养方面多有贡献。

    该项目考试分初、中、高三个级别,每个级别考试均设智建造理论、智建造实务两个科目,考试内容包含了建筑工业化及信息化、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同时包含智设计、智制造、智施工、智组织及管理等工作体系。邮电通信人才交流中心对培训经考试合格的考生颁发相应等级的专业技术证书,持证人员纳入中心智建造工程师人才库。

    政策对新型建筑工业化专业人才的大力推动——一大批掌握BIM、物联网、大数据、项目管理、实务实操等专业知识的智建造人才将在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中乘风破浪,创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