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术交流

宣城市:把装配式建筑产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来源:      日期:2021/3/6





安徽省宣城市人民政府官网3月2日消息,宣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近日印发《关于促进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1年末,建成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1个,新建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1个;到2025年末,培育或引进设计施工一体化企业不少于5家,并形成集设计、生产、施工于一体的装配式建筑企业不少于2家,装配式建筑占到新建建筑面积的30%,努力把装配式建筑产业培育成新的产业和经济增长点。


《实施意见》明确4大重点任务:一是建设产业基地、发展产业链条。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商品混凝土生产、墙体材料、门窗制作、钢材生产加工等企业延伸产业链,结合产业发展,向装配式建筑构配件生产企业转型,支持设备制造、建筑材料等上下游企业加强产业协同。引进培育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企业。


各县(市、区)要依托现有工业园区,制定优惠政策,积极扶持和培育技术先进、专业配套、管理规范的装配式建筑企业或装配式构配件生产企业布局建设生产基地,引导装配式建筑设计、科研、建筑材料、构配件生产、物流、检测等企业产业聚集,创建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区。


二是拓展市场需求,强化示范带动。各县(市、区)围绕装配式建筑发展目标和年度实施计划,公布建设项目,为产业发展提供市场需求。坚持质量安全和宜装配则装配原则,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区的装配式建筑技术,以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项目、国有资金建设项目、国有资金占控股或主导地位建设项目为切入点,以宣城市主要投资平台和国有企业建设项目先行先试,分步推进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水平构件、竖向非承重构件、竖向承重构件技术体系在住宅建设项目中的应用。


以公共建筑、工业建筑为重点,大力推进装配式钢结构技术体系,试点推广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设体系。鼓励新建商品住房项目积极采用装配式方式建造,倡导轻钢结构、木结构在旅游度假、园林景观和仿古建筑项目中的应用。原则上市区自2021年起,新立项建设的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和政府投资公共建筑,采用装配式方式建造比例不低于15%,国有企业应在推广装配式建筑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三是创新组织模式,推动技术发展。装配式建筑项目推行与装配式建筑发展相适应的设计、构件生产、施工一体化的工程总承包模式。鼓励和推进采用全过程工程咨询和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装配式建筑项目中的应用。鼓励和支持有能力、有条件的装配式建筑企业开展装配式建筑关键技术研究和攻关,支持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争创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全面推动装配式建筑的技术革新。


四是健全监管体系,确保质量安全。建立市场监管、经济信息、住建等多部门对装配式建筑原材料、构配件工厂生产的工业化产品、现场装配施工等多环节按各自职责进行协同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落实装配式建筑项目建设各方责任主体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责任。督促企业加强对装配式建筑构配件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完善装配式建筑构配件生产加工过程检测、出厂验收相关制度,对装配式建筑实施的关键节点、关键工序进行质量安全严格管控。建设单位或受其委托的第三方应对装配式建筑构配件实行驻厂监造,确保构配件出厂质量合格。行业监管部门要制定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安全监督工作要点,督促各方责任主体建立全过程质量追溯制度,加大抽查抽测力度,严肃查处质量安全违法违规行为。


装配式建筑特别报道: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范例城市)及产业基地实践案例征集


推进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业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建筑工业化道路,是解决我国建筑业长期以来大而不强、产业基础薄弱、产业链协同水平不高、产业组织碎片化、建造方式粗放落后等突出问题的必然选择。
2017年11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了首批30个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和195个产业基地名单;2018年11月,为梳理成功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发展装配式建筑,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通知,决定对第一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和产业基地实施情况进行评估,评估合格的城市和企业继续认定为示范城市和产业基地,评估不合格的城市和企业由住房城乡建设部撤销示范城市和产业基地认定;2020年9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又公布了第二批18个装配式建筑范例城市和133个产业基地名单。
为充分发挥行业媒体的研究优势和专业指导作用,梳理成功经验、促进经验交流、更好服务于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我们将长期从事“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范例城市)及产业基地发展情况研究”,通过深入研究各省各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范例城市)及产业基地的经验做法和面临的现实问题,进而为行业主管部门、产业上下游产业链等提供信息决策参考。欢迎相关城市及产业基地提供一线前沿信息或实践案例线索,也欢迎相关行业组织、研究机构、专家学者一起参与系列调研和专题研究。